同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定位和北斗定位的差別,目前中國北斗定位衛星已經全部發射完成,那么中國北斗定位與GPS定位有什么區別呢,北斗定位系統綜合領先是可以肯定的,但美國GPS系統也在升級,中國北斗定位要想完全達到或者超過GPS定位水平,還要再等待幾年,估計至少還有10年的時間,但真到那個時候,北斗定位估計是天下無敵了,
第一,GPS的空間系統部分,共由24顆衛星組成,其中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基本都位于距地表20200公里的上空,運行周期為12小時,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顆,軌道傾角為55°,確保全球絕大多數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GPS系統正是通過4顆或者4顆以上衛星和用戶終端之間的方位和時間差,經過系統計算后,給用戶終端提供定位、授時和顯示速度服務,從定位原理的角度看,GPS定位和北斗定位原理上基本一樣,區別主要是,北斗還多一個可以發短信報文,北斗現在覆蓋范圍主要是亞太,衛星雖然已經全部發射完,但是還是要調試,定位精度上水平方向略比GPS差,高度精度上比GPS略好,授時精度不如GPS。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相對GPS定位系統優勢,北斗系統空間段采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北斗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北斗系統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具有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五大功能,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相對GPS定位系統劣勢,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建成時間比GPS定位系統晚了20多年,在全球覆蓋率和市場占有率方面處于劣勢,截至2018年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務,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統服務,北斗三號系統建立了高精度時間和空間基準。實現了基于星地和星間鏈路聯合觀測的衛星軌道和鐘差測定業務處理具備定位、測速、授時等全球基本導航服務能力。